[有些東西,掉了,就是掉了]
旅途中,很多的生活習慣都與往日不同。
時常為了趕路而遺漏東西,想回頭去尋,卻為了下一個行程,不再有機會回頭。
日常生活也會因為遺失了什麼而心煩,摔破心愛的杯子,勾壞了新的褲子,慨嘆自己的粗心大意。
我們只能安慰自己:
「有些東西,掉了,就是掉了。」
把它聚焦在眼前,只會因失去而痛苦。
失去已是既成事實。
問題並不是在失去,而是在無法抽離眼前鮮明直接的感覺,那個瞬間,早已忘記它終將會壞滅,不是它先壞,就是我先壞。
所以,我滿欣賞擁有的不多,卻很頻繁使用每一件東西的人,他們妥善的用著、珍愛著它們,偶爾買了新的玩意兒,也會立即打開來使用,畢竟東西就是要拿來用的。
平常會被失去的痛苦感受給束縛住,是因為感覺可以回頭,再回去找找,再回去跟某人復合,眼睛死盯著「已經掉了」的事實,卻誤以為再撿起來還是一樣。
可是,時間不同了,生命是一直往前走的,看起來可以修復的東西,已經不是當時的那個東西了。
不要給自己太多貌似可以回頭的機會,通常會更珍惜,愛惜的用每件合適自己的事物,愛著周遭的人、眼前的人、還愛著的人。
至少,我們會開始注視時間。
「 不 要 浪 費 時 間 」